江汉油田工程院坚定不移地贯彻人才兴企战略,认真执行总部及油田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、用人用工、薪酬分配等措施,通过搭建平台“育”人才,破除员工身份界限,畅通人才成长通道“留”人,内部调剂用好人才,激活人力资源每一个“水分子”,构筑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科研人才队伍,使该院在页岩气稳产保效、老区降本扭亏和科技创新工作中亮点频现,为油田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。
搭建平台“育”人才
在八面河面1区调剖方案顺利通过后,姜靖辉露出了轻松的笑容,“我2016年刚从事油田化学工作时,完全是个门外汉,压力很大。”得益于院里的导师带徒系列培训计划,姜靖辉跟着师傅从室内实验开始,到材料编写,到项目研究,短短一年半时间,他就达到了独立完成区块方案和室内实验的水平,在量身订做的培训帮助下,姜靖辉得到了“开挂”般的提升。
该院结合自身实际,制订有针对性的“精准”培训计划,通过内外部培训、外聘专家、邀请专业化服务队伍,做到缺什么补什么、什么弱就强什么,并加强培训工作过程管理,做到有培训计划书,有培训课件,有参培人员签字和相关痕迹证明,培训后有效果反馈。上半年完成内部培训202次,培训人员近1320人次,组织参加油田、集团公司层级的培训 60人次。
与此同时,该院发挥年轻队伍有朝气、思维敏捷的优势,向年轻人压担子,给年轻人创造锻炼的平台,形成激励竞争机制,使人才尽快成长起来。 不到35岁的刘炜,是完井工程研究所分管科研的副所长,短短几年间,他获股份公司、分公司科研成果5项,参与企业标准制定14项,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。
目前,青年技术人员毕业一年多的时间基本可以承担院级科研项目,两到三年可以承担分公司级别的科研项目。
该院还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,在干部任用上,把条件最艰苦、任务最繁重、情况最复杂的一线作为发现人才、培养人才的摇篮。 扎实开展了后备干部年度调整工作,从创新能力、学习能力、表达能力和业务能力等多个维度细化量化考核,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档案,实施跟踪培养,统筹选育管用。上半年经考核, 33人进入储备干部序列,同时调整退出考核不合格人员2人。
打破常规“留”人才
“从副科到正科,从正科到副处,李奎东只用了两年时间,可以说是坐着火箭上升。”在江汉油田工程院说起李奎东大家都钦佩有加。
压裂是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。2013年涪陵气田开发伊始,页岩气压裂技术国内几乎是空白,同时面临着更为复杂地面和地下条件,国外经验只能借鉴无法复制,国内需要有一批人迈出勇敢的第一步。李奎东带领大家在压裂增产的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,因为成绩优秀破格提拔为江汉工程院副院长。
从“筑巢引凤”到“为凤筑巢”,甚至“筑巢生凤”。“要敢于打破常规,让人才留下来、待得住、有奔头。”该院党委书记熊贤华说,科研单位的竞争,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,工程院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同时,按照“重点选拔‘80后’、大胆启用‘85后’、加快培养‘90后’”原则,加大科研生产一线年轻干部的选用比例和力度,近三年有14名“80后”年轻干部被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。
该院推行薪酬考核制度改革,打破“人均奖金”的概念,拉开同职级、同岗位员工之间的分配差距,明确“多劳多得、少劳少得、不劳不得”和“基本工资可保、效益工资靠挣”的分配导向,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及风险抵押金制度,逐步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分配体系,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。
内部调剂用好用活人才
“降低排量,打酸10方。”兰颜科拿着对讲机沉着冷静下达指令。他解释道:“这一段施工已经连续多次超压,主要原因还是地层裂缝延伸不畅,考虑再次酸处理,疏通地层。”很快二次注酸效果显现,后续工艺渐次实施,经过4个多小时的连续施工,焦页69-2井第7段压裂指挥工作顺利完成。
“我现在不仅熟练掌握压裂施工现场控制技术,而且还能承担压裂方案编制和压裂异常情况分析。”兰颜科12年毕业于计算机专业,先后在信息中心、涪陵项目部工作,14年主动请缨参与页岩气会战,放下了程序代码、框架体系,在焦石这个小镇子里搞方案、跑现场、做分析忙的不亦乐乎,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单位的培养,很快成长为压裂施工技术骨干。
“如何用好用活人才,最大程度激发队伍潜力?”该院院长张炜说,在现有条件,及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唯一办法就是充分挖掘内部潜力,让每一个“水分子”都能发挥效能。
为实现内部人才合理流动,该院打破专业壁垒,根据工作需要跨单位跨部门使用人才,加速培养了一批复合型技术人员。钻井设计中心代林毕业于石油工程专业,原先从事钻井监督工作后轮岗至钻井工程设计岗。“前期的钻井监督工作经历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,只有掌握了钻井作业的各个环节才能在钻井设计中,做到有的放矢,规避风险。”代林因为有轮岗这段经历,在新岗位上如鱼得水,研究成果在现场中应用效果显著,获得了多项国内页岩气钻井记录。
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上,该院建立完善工程院从油田高级专家、油田专家到院专家的各领域、各专业的专家人才队伍,加快主任师、副主任师/主管的选聘工作。同时横向贯通管理序列和专业技术序列,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。 在技能操作人才队伍上,把重点放在技师和主管技师的培养选拔上,并大力推进技师工作室的建设。
上半年,该院优化配置人员57人次。人员的有序流动不仅解决了结构性缺员的矛盾,而且有效挖掘了每个人的潜能,激活了人力资源“一池春水”。
(石建芬 肖同虎)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,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。
|